2024年扬州大学在福建招生吗?今年扬州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扬州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扬州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福建招生的!2024年扬州大学在福建一共招生26个专业,共计划录取40人。
一、扬州大学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
1、物理类:数学与应用数学(计划数2人)、物理学(计划数1人)、应用化学(计划数1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划数3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划数2人)等一共19个专业,共计划招收30人。
2、历史类:法学(计划数1人)、汉语言文学(计划数1人)、英语(计划数1人)、广播电视学(计划数2人)、工商管理(计划数2人)等一共7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0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扬州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扬州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物理学(含师范))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应用化学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土木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交通工程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农业水利工程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植物保护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动物医学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临床医学 | 1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建筑学 | 1 | 物+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法学 | 1 | 史+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1 | 史+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英语(语种:英语。师范类) | 1 | 史+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广播电视学 | 2 | 史+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工商管理 | 2 | 史+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市场营销 | 2 | 史+不限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会计学 | 1 | 史+不限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900多人,医护人员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含青年)11人、B类入选者9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