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 > 招生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更新:2024-11-24 18:22:05 赶考猫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在福建招生吗?今年北京师范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福建招生的!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在福建一共招生28个专业,共计划录取79人。

一、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

1、物理类:理科试验班(计划数3人)、数学与应用数学(计划数3人)、物理学类(计划数5人)、化学(计划数5人)、地理科学类(计划数2人)等一共20个专业,共计划招收56人。

2、历史类: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计划数2人)、人文科学试验班(计划数2人)、哲学(计划数2人)、法学(计划数2人)、社会学(计划数2人)等一共10个专业,共计划招收23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北京师范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选科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理科试验班(励耘实验班)(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3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数学与应用数学3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天文学。)5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化学5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地理科学类(含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2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地理科学(励耘实验班)2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生物科学类(含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4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心理学(含心理学、心理学(励耘实验班)、入校后按要求选拔部分学生进人励耘实验班。)4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统计学(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经济学十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人工智能2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2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药学(协和药班)2物+化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2物+政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经济学(励耘实验班)2物+不限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金融学2物+不限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教育学类(含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3物+不限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工商管理(数字经济与管理实验班)2物+不限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会计学3物+不限
福建物理类本科批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治理方向)。)3物+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2史+政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人文科学试验班(励耘实验班)(含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哲学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法学(卓越实验班)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社会学(社会学、心理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社会学十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汉语言文学5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传播学(网络新媒体方向)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历史学类(含历史学、考古学。)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历史学(英语、历史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英语十历史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史+不限
福建历史类本科批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治理方向)。)2史+不限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三、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国际交流合作广泛。2020年,学校发布《全球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5),确立了助力建设全球卓越学术共同体、教育创新共同体、青年发展共同体、高校社会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愿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级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打造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汉字之美”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广阔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