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 > 招生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更新:2024-11-15 11:40:42 赶考猫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安徽招生吗?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安徽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安徽招生的!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安徽一共招生7个专业,共计划录取131人。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

1、历史类:社会科学试验班(计划数13人)等一共1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3人。

2、物理类:工科试验班类(计划数91人)、理科试验班类(计划数17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划数1人)、化学(计划数3人)、网络空间安全(计划数3人)等一共6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18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选科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工科试验班类(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含: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交通运输、空间科学与技术;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学院路校区)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学院路校区;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网址https://zs.buaa.edu.cn)38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学院路校区)5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理科试验班类(沙河校区;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应用物理学、化学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网址htps://zs.buaa.edu.cn)1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工科试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含: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含:协和医班;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学院路校区)4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蓝、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予录取;学院路校区)1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含: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不招色盲、色弱考生;沙河校区)3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网络空间安全(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学院路校区)3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学院路校区)3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工科试验班类(航空H航天类)(沙河校区;含:智能飞行器技术、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网址https://zs.buaa.edu.cn)4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航空试验班)(含: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培养,本科阶段不可转入北京市各校区设立的学院学习;办学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5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社会科学试验班(含: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翻译、法学;学院路校区)13不限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布“蓝天新时代人才行动计划”,系统谋划人才队伍发展蓝图。成立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共建共有共享”的建设思路,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深化分类卓越的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分系列发展评价贯穿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全周期,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6155人,其中专任教师3109人。专任教师中,79%具有高级职称,84%具有博士学位。入选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657人次,其中在校工作两院院士37人,领军人才267人次、青年人才355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45个。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完善“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三位一体的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设立“立德树人奖”作为最高荣誉,连续6年评选表彰74位师德楷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