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春工程学院在福建招生吗?今年长春工程学院在福建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长春工程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长春工程学院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福建招生的!2024年长春工程学院在福建一共招生22个专业,共计划录取76人。
一、长春工程学院2024年在福建招生计划
物理类:应用化学(计划数3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划数8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划数3人)、智能车辆工程(计划数3人)、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计划数3人)等一共22个专业,共计划招收76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长春工程学院在福建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长春工程学院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应用化学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智能车辆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自动化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物联网工程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土木工程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水利水电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测绘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地质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资源勘查工程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环境科学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安全工程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建筑学 | 2 | 物+不限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程造价 | 2 | 物+不限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合作办学 | 5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办学 | 2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合作办学 | 3 | 物+化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合作办学 | 5 | 物+化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长春工程学院简介
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深厚建筑、水利、电力、地质等基础工业行业背景及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强化学科,精进专业。学校现有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1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6个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全部进入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客观评价排名前30%,且全部进入全国校友会排名前50%。设有23个教学机构,49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工程造价),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专业,1个国家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CDIO试点专业,1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