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想要报考厦门大学,参考2024年的数据,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619分、历史类606分。因此,今年江苏考生至少需要达到600分以上才有可能被厦门大学录取。详见如下具体分析。
一、2025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厦门大学
今年厦门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
1、2025年江苏高考【物理类】考生本科批预估要得610分以上(或位次17929名左右)才能上厦门大学。
2、2025年江苏高考【历史类】考生本科批预估要得600分以上(或位次3067名左右)被厦门大学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
以上为预估数据,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还应考虑今年考生人数、考试难度等实际情况,为了更科学地填报志愿,建议使用快志愿AI等工具进行综合分析。
二、历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厦门大学
对于2025年的最低录取分预估,还可以参考厦门大学近三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详细如下。
1、【理工类】厦门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2-2024)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厦门大学(09专业组)(241109)(该校要求报考以下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下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专业就读地点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培养方式依照马来西亚规定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所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或MUET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可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以下专业除中医学为中英文双语教学其余专业为全英文授课具体情况详询院校) | 江苏 | 本科 | 619/17929 | 462 |
2023 | 厦门大学(09专业组)(241109)(该校要求报考以下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下均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专业就读地点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培养方式依照马来西亚规定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所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或MUET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可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以下各专业均为全英文授课具体情况详询院校) | 江苏 | 本科 | 618/20291 | 448 |
2022 | 厦门大学(09专业组)(241109)(该校要求报考以下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下均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专业就读地点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培养方式依照马来西亚规定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所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或MUET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可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具体情况详询院校) | 江苏 | 本科 | 580/27305 | 429 |
2、【文史类】厦门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2-2024)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厦门大学(04专业组)(241104)(该校要求报考以下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下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专业就读地点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培养方式按照马来西亚规定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所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或MUET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可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以下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为中英文双语教学其余专业为全英文授课具体情况详询院校) | 江苏 | 本科 | 606/3067 | 478 |
2023 | 厦门大学(03专业组)(241103)(该校要求报考以下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下均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专业就读地点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培养方式依照马来西亚规定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所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或MUET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可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以下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为中英文双语教学其余各专业均为全英文授课具体情况详询院校) | 江苏 | 本科 | 603/3786 | 474 |
2022 | 厦门大学(03专业组)(241103)(该校要求报考以下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下均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专业就读地点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功丁宜培养方式依照马来西亚规定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所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或MUET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可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具体情况详询院校) | 江苏 | 本科 | 570/5382 | 471 |
三、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建校以来,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