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新高考历史类62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618分、619分、620分、621分、622分的内蒙古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内蒙古高考62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历史类考生62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办)、浙江大学(公办)、南京大学(公办)、南开大学(公办)、武汉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内蒙古历史类62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1所)
以下为2024年内蒙古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2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623 / 56 | 本一A | 公办 |
2 | 浙江大学 | 622 / 61 | 本一A | 公办 |
3 | 南京大学 | 618 / 75 | 本一A | 公办 |
4 | 南开大学 | 611 / 140 | 本一A | 公办 |
5 | 武汉大学 | 608 / 175 | 本一A | 公办 |
6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607 / 181 | 本一A | 公办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03 / 232 | 本一A | 公办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603 / 232 | 本一A | 公办 |
9 | 同济大学 | 600 / 279 | 本一A | 公办 |
10 | 厦门大学 | 597 / 320 | 本一A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1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内蒙古历史类62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学校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现有在校生37656人,其中本科生16294人、研究生20240人、留学生1122人。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提出了“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打造“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人才培养“四强”模式,持续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生工作相互浸润、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教学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2个。建立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6个。名师、名课、名教材和教学成果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9名、教学团队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4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4门,获国家级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3项,12项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学校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制”改革,开设10个本博贯通试验班,8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5个专业入选“拔尖计划2.0”。首批入选国家试点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国家集成电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创新创业学院等国家级人才培养示范项目。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建“协和医班”,探索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杭州国际校园,培养国际化高精尖创新人才。打造“基础教学、校内竞赛、国内平台、国际舞台”四位一体的学生科创体系,连续34年举办北航“冯如杯”竞赛,吸引了9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点亮学生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索能力。本科生“冯如三号”无人机团队两创世界纪录,学生大型综合项目“北航4号”临近空间火箭动力飞行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项目主星“北航亚太一号”先后成功发射。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唯一连续18届捧得“优胜杯”,3次获最高荣誉“挑战杯”。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大部分省份招生生源高考成绩平均排名在前5‰,部分省份已进入全省排名前1‰,理工类生源整体质量稳居全国前9名。
3、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建校以来,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