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56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58分、559分、560分、561分、562分的甘肃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甘肃高考56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甘肃历史类考生56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民族大学(公办)、上海大学(公办)、北京林业大学(公办)、河南大学(公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西南交通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甘肃历史类56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69所)
以下为2024年甘肃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6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北师范大学 | 561 / 2504 | 本科 | 公办 |
2 | 西北师范大学 | 552 / 3121 | 本科 | 公办 |
3 | 西北师范大学 | 548 / 3420 | 本科 | 公办 |
4 | 西北师范大学 | 546 / 3577 | 本科 | 公办 |
5 | 西北民族大学 | 545 / 3660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上海大学 | 563 / 2382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林业大学 | 563 / 2382 | 本科 | 公办 |
3 | 河南大学 | 563 / 2382 | 本科 | 公办 |
4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562 / 2441 | 本科 | 公办 |
5 | 西南交通大学 | 562 / 2441 | 本科 | 公办 |
6 | 辽宁大学 | 562 / 2441 | 本科 | 公办 |
7 | 湖南大学 | 560 / 2559 | 本科 | 公办 |
8 | 重庆大学 | 559 / 2623 | 本科 | 公办 |
9 | 重庆大学 | 557 / 2756 | 本科 | 公办 |
10 | 中央财经大学 | 556 / 2822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6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甘肃历史类56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赶超时期,争创一流。学校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追卓越、创一流,努力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300,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开放办学,协同发展。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国家重点引智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高校国际组织师资出国留学项目”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法与经济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参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保理示范法立法研究,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在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等国际组织担任咨询顾问或任职。多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
3、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全校教职工1768人,其中专任教师1094人,教授374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81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