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高考历史类47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473分、474分、475分、476分、477分的江苏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江苏高考47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江苏历史类考生47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扬州大学(公办)、南通大学(公办)、扬州市职业大学(公办)、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办)、安徽医科大学(公办)、蚌埠医科大学(公办)、湖南工业大学(公办)、沈阳药科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江苏历史类47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65所)
以下为2024年江苏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7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7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扬州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2 | 南通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3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475 / 2173 | 专科 | 公办 |
4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474 / 2495 | 专科 | 公办 |
5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470 / 3698 | 专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2 | 安徽医科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3 | 蚌埠医科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4 | 湖南工业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5 | 沈阳药科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6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478 / 50966 | 本科 | 公办 |
7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 477 / 1529 | 专科 | 公办 |
8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474 / 2495 | 专科 | 公办 |
9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473 / 2798 | 专科 | 公办 |
10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472 / 3104 | 专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6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江苏历史类47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65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省属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前身是1965年6月创办的无锡市商业学校;1978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00余人,教职工860余人。建校59年来,学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己任,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2007、2011年分别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先后荣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学生”和“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服务贡献60所典型学校”,东部地区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所榜单,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首批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3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连续6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共61项,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共9项。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学校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
2、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下设22个教学单位,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5200余人、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等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建设计划,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0强中列779位(中医药院校第二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T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
3、安徽医科大学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8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践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高等医学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筹建安徽医科大学深圳研究院。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南非、加纳、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