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高考物理类61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13分、614分、615分、616分、617分的福建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福建高考61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福建物理类考生61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福建农林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福州大学(公办)、福州大学(公办)、福建农林大学(公办)、四川大学(公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大连理工大学(公办)、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中国农业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福建物理类61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34所)
以下为2024年福建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1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1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福建农林大学 | 617 / 10067 | 本科 | 公办 |
2 | 厦门大学 | 614 / 10972 | 本科 | 公办 |
3 | 福州大学 | 610 / 12272 | 本科 | 公办 |
4 | 福州大学 | 608 / 12988 | 本科 | 公办 |
5 | 福建农林大学 | 607 / 13337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四川大学 | 614 / 10972 | 本科 | 公办 |
2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614 / 10972 | 本科 | 公办 |
3 | 大连理工大学 | 613 / 11272 | 本科 | 公办 |
4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613 / 11272 | 本科 | 公办 |
5 | 中国农业大学 | 612 / 11592 | 本科 | 公办 |
6 | 中国海洋大学 | 612 / 11592 | 本科 | 公办 |
7 | 中南大学 | 611 / 11940 | 本科 | 公办 |
8 | 中国传媒大学 | 611 / 11940 | 本科 | 公办 |
9 | 河海大学 | 610 / 12272 | 本科 | 公办 |
1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610 / 12272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3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福建物理类61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现有纸本文献839万册、中外文文献数据库325个、古籍特藏文献26.8万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8部),收藏文物8.5万余件、动植物标本94万余件(份),各类档案约37万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
2、中国农业大学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是全国首批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现已自主设置营养与健康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置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设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图书情报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等。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学校现有1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1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1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34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3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8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其中主报1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72项。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千分之一,农业科学总引用量保持全球前万分之一。
3、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在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69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文化基因,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坚持“系统治理、创新图强、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统筹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学校各领域综合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治理新模式。创新提出“保持上热、加热中温、解决下凉”党建十二字方案,在国内率先推出本科艺术类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全流程改革,建设具有中传特色的专硕专博培养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的教育质量监测与督导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培育、保障”三大体系,对学校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性、结构性全面布局。同时,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基础,统筹推进党政职能部门改革、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工程质量管理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化发展改革等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