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55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548分、549分、550分、551分、552分的上海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上海高考55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上海考生55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华东理工大学(公办)、同济大学(公办)、海军军医大学(公办)、东华大学(公办)、华东政法大学(公办)、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公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办)、湖南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苏州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上海55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91所)
以下为2024年上海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5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华东理工大学 | 552 / 7412 | 本科 | 公办 |
2 | 同济大学 | 549 / 7975 | 本科 | 公办 |
3 | 海军军医大学 | 548 / 8178 | 本科 | 公办 |
4 | 东华大学 | 545 / 8758 | 本科 | 公办 |
5 | 华东政法大学 | 544 / 8973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553 / 7218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553 / 7218 | 本科 | 公办 |
3 | 湖南大学 | 553 / 7218 | 本科 | 公办 |
4 | 吉林大学 | 552 / 7412 | 本科 | 公办 |
5 | 苏州大学 | 552 / 7412 | 本科 | 公办 |
6 | 西南财经大学 | 552 / 7412 | 本科 | 公办 |
7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550 / 7798 | 本科 | 公办 |
8 | 厦门大学 | 549 / 7975 | 本科 | 公办 |
9 | 苏州大学 | 547 / 8372 | 本科 | 公办 |
10 | 兰州大学 | 546 / 8561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91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上海55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一流本科课程18门、优秀教材19部,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54项,获评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奖15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数学建模、软件创新、电子设计、智能汽车、节能减排、外语能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等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奖185项,省奖1100余项。
2、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3、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研发中心1个。学校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被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方案,成为碳中和领域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