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高考64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643分、644分、645分、646分、647分的北京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北京高考645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北京考生64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北京交通大学(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中央财经大学(公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办)、中央财经大学(公办)、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公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公办)、中山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北京6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33所)
以下为2024年北京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4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4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北京交通大学 | 648 / 3382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46 / 3611 | 本科 | 公办 |
3 | 中央财经大学 | 643 / 3980 | 本科 | 公办 |
4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642 / 4108 | 本科 | 公办 |
5 | 中央财经大学 | 641 / 4239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 648 / 3382 | 本科 | 公办 |
2 | 华东师范大学 | 648 / 3382 | 本科 | 公办 |
3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647 / 3504 | 本科 | 公办 |
4 | 中山大学 | 644 / 3844 | 本科 | 公办 |
5 | 厦门大学 | 644 / 3844 | 本科 | 公办 |
6 | 国防科技大学 | 643 / 3980 | 本科 | 公办 |
7 | 吉林大学 | 642 / 4108 | 本科 | 公办 |
8 | 上海财经大学 | 641 / 4239 | 本科 | 公办 |
9 | 华中科技大学 | 640 / 4365 | 本科 | 公办 |
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640 / 4365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33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北京6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的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入选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4年入选外语教育重点发展院校。1978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成为对外贸易部直属单位。1983年,学校与隶属于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的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合并。1984年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7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87年,中国金融学院成立,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划归教育部管理。2010年,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同签署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协议。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牵头成立中外财经教育联盟,与世界知名高校、国际组织及跨国企业等20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10个学位项目获得AACSB、AMBA、英国精算师协会等知名国际组织的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本硕博层次的全覆盖。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承担国家援外项目以来,先后对来自110余个发展中国家2300余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
3、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两院院士35人(含双聘1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23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一批师德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