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57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573分、574分、575分、576分、577分的上海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上海高考575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上海考生57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同济大学(公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办)、武汉大学(公办)、华中科技大学(公办)、北京邮电大学(公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上海57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28所)
以下为2024年上海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7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7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同济大学 | 576 / 3250 | 本科 | 公办 |
2 | 华东师范大学 | 575 / 3392 | 本科 | 公办 |
3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573 / 3676 | 本科 | 公办 |
4 | 华东师范大学 | 571 / 3998 | 本科 | 公办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569 / 4317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武汉大学 | 578 / 2962 | 本科 | 公办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578 / 2962 | 本科 | 公办 |
3 | 北京邮电大学 | 577 / 3098 | 本科 | 公办 |
4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576 / 3250 | 本科 | 公办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76 / 3250 | 本科 | 公办 |
6 | 电子科技大学 | 576 / 3250 | 本科 | 公办 |
7 | 南京大学 | 573 / 3676 | 本科 | 公办 |
8 | 北京理工大学 | 573 / 3676 | 本科 | 公办 |
9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570 / 4158 | 本科 | 公办 |
10 | 南京大学 | 570 / 4158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28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上海57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华东师范大学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锚定卓越航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三大卓越工程”(卓越育人工程、卓越学术工程、卓越服务工程)为重点,以“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一流学科生态构筑计划、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一流对外开放提质计划、一流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为支撑,构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做出持续性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4,255人,其中专任教师2,366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2,136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9人,国家级及上海市人才计划入选者750人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88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4,070人,硕士研究生17,066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380人。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普陀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
2、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大着力推进实施科研转型提升战略,持续探索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打造“理工医”新高峰;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原创、方法转型、服务国家”等三个向度的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简称“苏州校区管委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筹负责苏州校区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列入学校管理服务机构序列。苏州校区管委会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多校区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苏州校区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代表学校全面统筹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等校区内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