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56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58分、559分、560分、561分、562分的安徽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安徽高考56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安徽历史类考生56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安徽师范大学(公办)、安徽师范大学(公办)、安徽师范大学(公办)、安徽农业大学(公办)、安徽师范大学(公办)、湖北工业大学(公办)、常州大学(公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办)、大连医科大学(公办)、四川师范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安徽历史类56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80所)
以下为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6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安徽师范大学 | 563 / 9507 | 本科 | 公办 |
2 | 安徽师范大学 | 562 / 9698 | 本科 | 公办 |
3 | 安徽师范大学 | 560 / 10157 | 本科 | 公办 |
4 | 安徽农业大学 | 560 / 10226 | 本科 | 公办 |
5 | 安徽师范大学 | 559 / 10508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湖北工业大学 | 563 / 9509 | 本科 | 公办 |
2 | 常州大学 | 563 / 9627 | 本科 | 公办 |
3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562 / 9711 | 本科 | 公办 |
4 | 大连医科大学 | 562 / 9875 | 本科 | 公办 |
5 | 四川师范大学 | 562 / 9695 | 本科 | 公办 |
6 | 辽宁大学 | 561 / 10056 | 本科 | 公办 |
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560 / 10191 | 本科 | 公办 |
8 | 河南大学 | 559 / 10438 | 本科 | 公办 |
9 | 广东工业大学 | 558 / 10716 | 本科 | 公办 |
10 | 东北师范大学 | 556 / 11252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80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安徽历史类56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6个、高峰培育学科4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4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8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本科专业89个。
2、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经济学科入选教育部“101计划”。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设有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图书馆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71万册(件),其中古籍线装书14万余册。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14个,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联合国文件托存图书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2万余号生物标本。
3、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校名。 2008年10月,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学校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1年来,学校恪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和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培养70多万名各类人才,为教育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