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高考70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698分、699分、700分的北京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北京高考70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北京考生70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北京大学(公办)、清华大学(公办)、北京大学(公办)、清华大学(公办)、清华大学(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公办)、复旦大学(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公办)、复旦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北京70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4所)
以下为2024年北京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70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70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北京大学 | 700 / 117 | 本科 | 公办 |
2 | 清华大学 | 698 / 148 | 本科 | 公办 |
3 | 北京大学 | 690 / 354 | 本科 | 公办 |
4 | 清华大学 | 689 / 384 | 本科 | 公办 |
5 | 清华大学 | 688 / 423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687 / 448 | 本科 | 公办 |
2 | 上海交通大学 | 686 / 478 | 本科 | 公办 |
3 | 复旦大学 | 685 / 522 | 本科 | 公办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684 / 569 | 本科 | 公办 |
5 | 复旦大学 | 683 / 625 | 本科 | 公办 |
6 | 复旦大学 | 681 / 722 | 本科 | 公办 |
7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679 / 813 | 本科 | 公办 |
8 | 浙江大学 | 679 / 813 | 本科 | 公办 |
9 | 复旦大学 | 678 / 872 | 本科 | 公办 |
10 | 上海交通大学 | 676 / 996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北京70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国内地前列;在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前100。学校共有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6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学校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平台,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