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55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48分、549分、550分、551分、552分的甘肃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甘肃高考55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甘肃历史类考生55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民族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中国民航大学(公办)、江西财经大学(公办)、东北林业大学(公办)、上海师范大学(公办)、湖南科技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甘肃历史类55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81所)
以下为2024年甘肃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5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北师范大学 | 552 / 3121 | 本科 | 公办 |
2 | 西北师范大学 | 548 / 3420 | 本科 | 公办 |
3 | 西北师范大学 | 546 / 3577 | 本科 | 公办 |
4 | 西北民族大学 | 545 / 3660 | 本科 | 公办 |
5 | 西北师范大学 | 544 / 3744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国民航大学 | 553 / 3044 | 本科 | 公办 |
2 | 江西财经大学 | 553 / 3044 | 本科 | 公办 |
3 | 东北林业大学 | 553 / 3044 | 本科 | 公办 |
4 | 上海师范大学 | 553 / 3044 | 本科 | 公办 |
5 | 湖南科技大学 | 553 / 3044 | 本科 | 公办 |
6 | 浙江财经大学 | 552 / 3121 | 本科 | 公办 |
7 | 陕西师范大学 | 549 / 3330 | 本科 | 公办 |
8 | 北京体育大学 | 549 / 3330 | 本科 | 公办 |
9 | 东华大学 | 548 / 3420 | 本科 | 公办 |
1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546 / 3577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81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甘肃历史类55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了“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其他部级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9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联合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其他各类省级研究平台21个。
2、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6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4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60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011人。有专任教师176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3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87人。有博士生导师227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220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105人,校外实践导师971人)。国家级及部委人才项目入选131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486人次。学校聘请了3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3、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是一所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性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学校现有1个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5个民航局重点实验室,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智库。围绕行业“卡脖子”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为C919大型客机适航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顺利完成“十三五”期间7个大飞机专项和2个民机专项科研项目验收,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科技奖励近30项。新增“可持续航空燃料”民机专项重大科研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获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天津市首批优秀大学科技园和天津市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37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学校也通过国家质量(ISO 9001标准)、环境(ISO 14001标准)、职业健康安全(ISO 45001标准)(QES)管理体系认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