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高考52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518分、519分、520分、521分、522分的天津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天津高考52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天津考生52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民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公办)、天津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公办)、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民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公办)、陆军工程大学(公办)、合肥大学(公办)、东华理工大学(公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公办)、闽江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天津52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23所)
以下为2024年天津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2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523 / 32357 | 本科B | 民办 |
2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522 / 32623 | 本科A | 公办 |
3 | 天津师范大学(联合培养) | 520 / 33186 | 本科A | 公办 |
4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519 / 33464 | 本科B | 民办 |
5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培养) | 518 / 33731 | 本科A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陆军工程大学 | 523 / 32357 | 本科A | 公办 |
2 | 合肥大学 | 523 / 32357 | 本科A | 公办 |
3 | 东华理工大学 | 523 / 32357 | 本科A | 公办 |
4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523 / 32357 | 本科A | 公办 |
5 | 闽江学院 | 523 / 32357 | 本科A | 公办 |
6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522 / 32623 | 本科A | 公办 |
7 | 安徽建筑大学 | 522 / 32623 | 本科A | 公办 |
8 | 浙江科技大学 | 518 / 33731 | 本科A | 公办 |
9 | 河北科技大学 | 518 / 33731 | 本科A | 公办 |
10 | 安徽农业大学 | 516 / 34267 | 本科A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523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天津52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2017年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我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综合性工程大学。校本部坐落于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江苏南京,设有通信工程学院、野战工程学院、指挥控制工程学院、国防工程学院、研究生院5个内设学院,另设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
以生长军官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外军留学生教育为主要培训类型,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主要承担陆军信息保障、工程兵、装备保障等专业领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无人作战、大数据等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任务,以及陆航飞行员、航空机务生长军官本科基础教育任务,开设通信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雷达工程、导弹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47个本科专业(含7个人防本科专业),培训总规模全军第一。
2、合肥大学
合肥大学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先生任首任校长,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学校实行的“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办学模式,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为合肥学院。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不断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服务水平。学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大众学院、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四链”协同融合。在应用研究领域精耕细作,共同组建巢湖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服务巢湖治理等区域需求,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点帮扶工作连续6年获“好”等次。
3、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新工科和新文科项目入选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使命担当,为服务国家原子能事业发展而三迁校址、七易校名,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国防军工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6万余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门领导、商界精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