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高考61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608分、609分、610分、611分、612分的山东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山东高考61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山东考生61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山东大学(公办)、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公办)、山东大学(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办)、四川大学(公办)、中国政法大学(公办)、四川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山东61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64所)
以下为2024年山东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1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1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山东大学 | 613 / 14653 | 1段 | 公办 |
2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607 / 18113 | 1段 | 公办 |
3 | 山东大学 | 606 / 18393 | 1段 | 公办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602 / 21191 | 1段 | 公办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599 / 23076 | 1段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612 / 15225 | 1段 | 公办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612 / 15425 | 1段 | 公办 |
3 | 四川大学 | 611 / 15575 | 1段 | 公办 |
4 | 中国政法大学 | 611 / 15678 | 1段 | 公办 |
5 | 四川大学 | 610 / 16087 | 1段 | 公办 |
6 | 中央财经大学 | 609 / 17022 | 1段 | 公办 |
7 | 西南政法大学 | 609 / 16825 | 1段 | 公办 |
8 | 重庆大学 | 608 / 17067 | 1段 | 公办 |
9 | 湖南大学 | 607 / 17849 | 1段 | 公办 |
10 | 西北工业大学 | 604 / 19510 | 1段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6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山东61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目前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4.8亩,校舍建筑面积154.03万平方米。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4万余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到国家急需重点行业领域就业超过80%,锻造了以“院士校友多、将军校友多、航天总师多、所长总工多、创业英雄多”著称的人才培养“西电现象”,以行业领军人才、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创业先锋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理论功底、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加强教育研究,教学成果丰硕。在代表全国教育教学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屡获佳绩,2014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奖7项),二等奖22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奖19项)。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牵头建设单位。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得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科技园2020年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2023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赛中累计获得26金20银,“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斩获第二届全国总冠军。2023年,学校以8项金奖位居“高教主赛道”全国高校第一名,以17项金奖的获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名。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学校获奖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