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高考60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598分、599分、600分、601分、602分的山东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山东高考60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山东考生60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中国海洋大学(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山东大学(公办)、兰州大学(公办)、中国传媒大学(公办)、华东政法大学(公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中南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山东60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00所)
以下为2024年山东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0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0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602 / 21191 | 1段 | 公办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599 / 23076 | 1段 | 公办 |
3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588 / 31135 | 1段 | 公办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581 / 37767 | 1段 | 公办 |
5 | 山东大学 | 575 / 42825 | 1段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兰州大学 | 603 / 20447 | 1段 | 公办 |
2 | 中国传媒大学 | 603 / 20372 | 1段 | 公办 |
3 | 华东政法大学 | 603 / 20439 | 1段 | 公办 |
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02 / 21069 | 1段 | 公办 |
5 | 中南大学 | 602 / 20699 | 1段 | 公办 |
6 | 西南财经大学 | 602 / 21138 | 1段 | 公办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00 / 22036 | 1段 | 公办 |
8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 599 / 22934 | 1段 | 公办 |
9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 598 / 23749 | 1段 | 公办 |
10 | 西安交通大学 | 596 / 25276 | 1段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00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山东60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2、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504人,硕士研究生14557人,博士研究生4688人。有99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3、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相结合,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金融安全与行为大数据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金融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西财智库”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学校不断加强对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着力打造国家“金融智库”和“西部财经智库”。不断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提升合作交流质效,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勇担大学社会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