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新高考物理类66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63分、664分、665分、666分、667分的陕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陕西高考66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物理类考生66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西安交通大学(公办)、浙江大学(国家专项)(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专项)(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专项)(公办)、北京理工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陕西物理类66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0所)
以下为2024年陕西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6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6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645 / 2413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浙江大学(国家专项) | 667 / 871 | 本一 | 公办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66 / 950 | 本一 | 公办 |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专项) | 665 / 983 | 本一 | 公办 |
4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专项) | 658 / 1378 | 本一 | 公办 |
5 | 北京理工大学 | 658 / 1403 | 本一 | 公办 |
6 | 南京大学(国家专项) | 656 / 1487 | 本一 | 公办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专项) | 656 / 1500 | 本一 | 公办 |
8 | 东南大学 | 653 / 1696 | 本一 | 公办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卓越优才计划) | 652 / 1764 | 本一 | 公办 |
10 |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 | 651 / 1875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0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陕西物理类66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40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390613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808.6万册。截至2023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7656人、国际学生5514人、教职工955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全职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全职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0人。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3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2、东南大学
东大新闻学校概况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历任领导现任领导组织机构标识系统东大校历院系设置师资力量两院院士风采研究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研院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生就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办海外教育学院图书档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吴健雄纪念馆快速链接
在校生教职工访客公共服务电子邮箱校园信息门户信息公开网虎踞龙蟠语言
3、同济大学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正朝着年产值千亿级的目标迈进,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