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新高考历史类45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453分、454分、455分、456分、457分的青海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青海高考45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青海历史类考生45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青海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公办)、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公办)、青海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公办)、青海大学(公办)、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藏汉双语授课)(公办)、集美大学(民族预科班)(公办)、浙江传媒学院(公办)、湖北中医药大学(公办)、陕西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公办)、西安邮电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青海历史类45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10所)
以下为2024年青海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5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5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青海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 | 455 / 2311 | 本一 | 公办 |
2 | 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 | 454 / 2352 | 本一 | 公办 |
3 | 青海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 | 447 / 2671 | 本一 | 公办 |
4 | 青海大学 | 443 / 2850 | 本一 | 公办 |
5 |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藏汉双语授课) | 442 / 2901 | 专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集美大学(民族预科班) | 458 / 2187 | 本一 | 公办 |
2 | 浙江传媒学院 | 458 / 2187 | 本一 | 公办 |
3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458 / 2187 | 本一 | 公办 |
4 | 陕西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 | 458 / 2187 | 本一 | 公办 |
5 | 西安邮电大学 | 457 / 2225 | 本一 | 公办 |
6 | 南京艺术学院 | 457 / 2225 | 本一 | 公办 |
7 | 河北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 | 456 / 2270 | 本一 | 公办 |
8 | 成都大学 | 455 / 2311 | 本一 | 公办 |
9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453 / 2397 | 本一 | 公办 |
10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452 / 2442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10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青海历史类45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青海师范大学
简史 青海师范大学坐落于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宁,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合作学校大力推进宽领域、多渠道的国内与国际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国立顺天大学、马来西亚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共享等活动,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
2、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共建河北师范大学。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和智库建设。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3个;河北省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9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国际合作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3个、新型智库3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50余个,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是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副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大气学科、信息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现有3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ESI全球前1%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大气、信息、经管三大学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