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新高考物理类63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33分、634分、635分、636分、637分的陕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陕西高考63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物理类考生63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西北工业大学(公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专项)(公办)、西北工业大学(国家专项)(公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专项)(公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专项)(公办)、中山大学(公办)、南京大学(中外合作)(公办)、电子科技大学(公办)、天津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陕西物理类63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5所)
以下为2024年陕西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3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3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北工业大学 | 633 / 3613 | 本一 | 公办 |
2 |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专项) | 631 / 3961 | 本一 | 公办 |
3 |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专项) | 623 / 5052 | 本一 | 公办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619 / 5553 | 本一 | 公办 |
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专项) | 610 / 7115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专项) | 638 / 3044 | 本一 | 公办 |
2 | 中山大学 | 637 / 3213 | 本一 | 公办 |
3 | 南京大学(中外合作) | 636 / 3260 | 本一 | 公办 |
4 | 电子科技大学 | 635 / 3378 | 本一 | 公办 |
5 | 天津大学 | 634 / 3513 | 本一 | 公办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633 / 3701 | 本一 | 公办 |
7 | 大连理工大学 | 633 / 3659 | 本一 | 公办 |
8 | 北京邮电大学 | 632 / 3841 | 本一 | 公办 |
9 | 上海财经大学 | 632 / 3740 | 本一 | 公办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630 / 3988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4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陕西物理类63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深化全球拓展,国际声誉稳步提升。学校先后与30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世界大学排名TOP200的合作高校达到69所。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进入全球TOP151-200。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在中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学校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签署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协议,并纳入外交成果清单;2023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图市启用,标志着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大学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正式开始办学。2014年,学校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署最重要合作伙伴协议纳入中比两国元首见签。学校不断加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正式获批,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1年,学校获批与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2023年,学校与莫斯科航空学院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80余位海外国际大师被聘任为我校荣誉学衔,其中13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伯特•嘎什教授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全球仅40位)。学校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智能物联网国际合作联盟和中澳工科大学联盟等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合作成立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培训中心,与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机制。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目前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4.8亩,校舍建筑面积154.03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开放融合、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融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助力西安“双中心”建设,与西安市高新区共建西安电子谷,助力乡村振兴,连续五届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校地共建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行业产业升级发展,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航天、中国星网、中国兵器工业、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国信科,华为、中兴、阿里、腾讯,以及三大运营商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协同,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学生实习基地。
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协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同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续签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协议。2020年哈工大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聚力精致城市与一流大学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