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知分上大学

2025陕西新高考695分物理类能上哪些大学(报考推荐)

更新:2025-01-07 08:20:29 赶考猫

2025年陕西新高考物理类69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93分、694分、695分、696分、697分的陕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2025陕西新高考695分物理类能上哪些大学(报考推荐)

一、陕西高考69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物理类考生69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上海交通大学(公办)、复旦大学(相辉学堂计划)(公办)、上海交通大学(试验班)(公办)、复旦大学(公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陕西物理类69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9所)

以下为2024年陕西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9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9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省外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上海交通大学696 / 101本一公办
2复旦大学(相辉学堂计划)696 / 102本一公办
3上海交通大学(试验班)690 / 157本一公办
4复旦大学690 / 158本一公办
5北京大学医学部687 / 201本一公办
6清华大学(国家专项)686 / 229本一公办
7北京大学医学部(英语类)686 / 214本一公办
8中国科学院大学685 / 243本一公办
9浙江大学682 / 311本一公办
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81 / 322本一公办

完整名单包含1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陕西物理类69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共有在校学生1081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788人、硕士研究生2669人、本科生4051人,留学生307人;网络教育学生4778人。

2、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科技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以“临床医学+X”为抓手,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守正创新、持续探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全国医学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实施构建“高峰学科引领科技攻关+青年科技中坚力量培养+初期青年人才孵育”三级联动的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医理念,打造医疗卫生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着力拓展新空间,怀密医学中心规划用地约1160亩,其中一期712亩,于2023年底开工建设,同时挖掘和优化现有空间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校园文化。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40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390613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808.6万册。截至2023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7656人、国际学生5514人、教职工955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全职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全职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0人。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产出了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