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新高考物理类49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493分、494分、495分、496分、497分的四川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四川高考49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四川物理类考生49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四川音乐学院(公办)、成都锦城学院(民办)、宜宾学院(艺术类专业)(公办)、四川文理学院(艺术类专业)(公办)、西华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公办)、河南中医药大学(公办)、河北金融学院(公办)、大理大学(公办)、海南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公办)、嘉应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四川物理类49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67所)
以下为2024年四川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9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9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四川音乐学院 | 498 / 138841 | 本二 | 公办 |
2 | 成都锦城学院 | 498 / 138841 | 本二 | 民办 |
3 | 宜宾学院(艺术类专业) | 497 / 140317 | 本二 | 公办 |
4 | 四川文理学院(艺术类专业) | 494 / 144724 | 本二 | 公办 |
5 | 西华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 | 492 / 147598 | 本二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498 / 138841 | 本二 | 公办 |
2 | 河北金融学院 | 498 / 138841 | 本二 | 公办 |
3 | 大理大学 | 498 / 138841 | 本二 | 公办 |
4 | 海南医科大学(中外合作) | 498 / 138841 | 本二 | 公办 |
5 | 嘉应学院 | 498 / 138841 | 本二 | 公办 |
6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495 / 143289 | 专科 | 公办 |
7 | 山东理工大学 | 494 / 144724 | 本二 | 公办 |
8 |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 494 / 144724 | 本二 | 公办 |
9 | 廊坊师范学院 | 490 / 150457 | 本二 | 公办 |
10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490 / 150457 | 本二 | 民办 |
完整名单包含267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四川物理类49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成都锦城学院
成都锦城学院始建于2005年,其前身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
在教育部“学信网高校满意度调查”中,锦城学院连续 11 年位居四川省本科高校前列;在第三方评价排行榜中,锦城学院常年位列同类高校“西部第一”;学校是全省第一所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民办高校。
2、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广东省梅州市,是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建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现面向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万余人,成教学生近万人。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本科专业63个,有国家级和省级专业37个。学校设江北、江南、程江、黄塘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00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纸质藏书260多万册,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3、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齐国故都、中国陶瓷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淄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精准发展战略,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2815人,专任教师220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44人,有海外院士4人,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学者工程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