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新高考考生想要报考河南农业大学,参考2024年的数据,本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497分、文科513分,本二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477分。因此,今年河南考生至少需要达到470分以上才有可能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详见如下具体分析。
一、2025河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河南农业大学
今年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
1、2025年河南新高考【理科】考生本一批预估要得490分以上(或位次152728名左右)才能上河南农业大学,本二批预估要得470分以上(或位次186562名左右)才能上河南农业大学。
2、2025年河南新高考【文科】考生本一批预估要得510分以上(或位次30160名左右)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
以上为预估数据,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还应考虑今年考生人数、考试难度等实际情况,为了更科学地填报志愿,建议使用快志愿AI等工具进行综合分析。
二、历年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南农业大学
对于2025年的最低录取分预估,还可以参考河南农业大学近三年在河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详细如下。
1、【理工类】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录取分数线(2022-2024)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河南农业大学(中外合作)(6012)((中外合作办学)(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认可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所报学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投档。)) | 河南 | 本二 | 477/186562 | 396 |
2023 | 河南农业大学(办学就读地点在许昌)(6013)((办学就读地点在许昌)(认可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所报学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投档。)) | 河南 | 本一 | 494/160353 | 514 |
2022 | 河南农业大学(中外合作)(6012)((中外合作办学)(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认可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所报学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投档。)) | 河南 | 本二 | 470/189615 | 405 |
2、【文史类】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录取分数线(2022-2024)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河南农业大学(中外合作)(6012)((中外合作办学)(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认可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所报学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投档。)) | 河南 | 本一 | 513/30160 | 521 |
2023 | 河南农业大学(中外合作)(6012)((中外合作办学)(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认可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所报学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投档。)) | 河南 | 本一 | 530/35614 | 547 |
2022 | 河南农业大学(办学就读地点在许昌)(6013)((办学就读地点在许昌)(认可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所报学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投档。)) | 河南 | 本二 | 511/34631 | 445 |
三、河南农业大学简介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120余年的办学历程,见证了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见证了河南近现代农业教育的历史。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与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建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占地面积264.83万㎡。建有两地三校区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8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3993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5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79人,博士学位14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各级各类人才123人。先后获评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高校、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