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类58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78分、579分、580分、581分、582分的江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江西高考58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江西物理类考生58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南昌大学(公办)、南昌大学(公办)、南昌大学(公办)、南昌大学(公办)、南昌大学(公办)、中国农业大学(公办)、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中国矿业大学(公办)、湖南师范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江西物理类58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46所)
以下为2024年江西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8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8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南昌大学 | 582 / 18760 | 本科 | 公办 |
2 | 南昌大学 | 581 / 19135 | 本科 | 公办 |
3 | 南昌大学 | 581 / 19406 | 本科 | 公办 |
4 | 南昌大学 | 578 / 20517 | 本科 | 公办 |
5 | 南昌大学 | 575 / 22671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国农业大学 | 583 / 18107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583 / 18418 | 本科 | 公办 |
3 | 东北师范大学 | 583 / 18164 | 本科 | 公办 |
4 | 中国矿业大学 | 583 / 18172 | 本科 | 公办 |
5 | 湖南师范大学 | 583 / 18420 | 本科 | 公办 |
6 | 山东大学 | 582 / 18833 | 本科 | 公办 |
7 | 华中师范大学 | 580 / 19755 | 本科 | 公办 |
8 | 合肥工业大学 | 579 / 20028 | 本科 | 公办 |
9 | 苏州大学 | 577 / 21551 | 本科 | 公办 |
10 | 中国传媒大学 | 576 / 21978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446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江西物理类58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院士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之后又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中国照明学会鉴定,高光效黄光、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了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校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在铁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在Science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直接经费连续七年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以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12项。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
3、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在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69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文化基因,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体育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海南国际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等直属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16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学校另设有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国际传播白杨硕士班、国际传播白杨博士班、中国画博士班等,紧跟国家所需,着力打造卓越人才创新培养新高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