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51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13分、514分、515分、516分、517分的甘肃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甘肃高考51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甘肃历史类考生51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兰州理工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天水师范学院(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兰州交通大学(公办)、中南民族大学(公办)、河北科技大学(公办)、河南科技大学(公办)、绵阳师范学院(公办)、华东政法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甘肃历史类51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59所)
以下为2024年甘肃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1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兰州理工大学 | 517 / 6596 | 本科 | 公办 |
2 | 西北师范大学 | 516 / 6709 | 本科 | 公办 |
3 | 天水师范学院 | 516 / 6709 | 本科 | 公办 |
4 | 西北师范大学 | 514 / 6972 | 本科 | 公办 |
5 | 兰州交通大学 | 513 / 7101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南民族大学 | 518 / 6476 | 本科 | 公办 |
2 | 河北科技大学 | 518 / 6476 | 本科 | 公办 |
3 | 河南科技大学 | 518 / 6476 | 本科 | 公办 |
4 | 绵阳师范学院 | 518 / 6476 | 本科 | 公办 |
5 | 华东政法大学 | 517 / 6596 | 本科 | 公办 |
6 | 天津师范大学 | 516 / 6709 | 本科 | 公办 |
7 | 天津外国语大学 | 516 / 6709 | 本科 | 公办 |
8 | 上海师范大学 | 512 / 7209 | 本科 | 公办 |
9 | 浙江科技大学 | 512 / 7209 | 本科 | 公办 |
10 | 三峡大学 | 510 / 7488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5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甘肃历史类51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2013年开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被确定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2023年1月天水师范学院更名大学列入甘肃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获首批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大力开展“五个认同”教育,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湖北省、武汉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等称号。多次被湖北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中心组”“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9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湖北省十佳班主任”“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优秀师生代表。
3、浙江科技大学
学校前身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于1980年创办。2022年成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力提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现有“十四五”省一流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1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和智库16个。拥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与地方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21个。近年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