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类50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498分、499分、500分、501分、502分的江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江西高考50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江西物理类考生50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南昌工程学院(公办)、华东交通大学(公办)、赣南师范大学(公办)、赣南医科大学(公办)、赣南师范大学(公办)、广西师范大学(公办)、合肥师范学院(公办)、天津体育学院(公办)、四川旅游学院(公办)、武汉体育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江西物理类50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746所)
以下为2024年江西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0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0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南昌工程学院 | 503 / 83922 | 本科 | 公办 |
2 | 华东交通大学 | 502 / 84648 | 本科 | 公办 |
3 | 赣南师范大学 | 500 / 86828 | 本科 | 公办 |
4 | 赣南医科大学 | 497 / 90642 | 本科 | 公办 |
5 | 赣南师范大学 | 495 / 93193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广西师范大学 | 503 / 83287 | 本科 | 公办 |
2 | 合肥师范学院 | 503 / 83425 | 本科 | 公办 |
3 | 天津体育学院 | 503 / 83273 | 本科 | 公办 |
4 | 四川旅游学院 | 503 / 83977 | 本科 | 公办 |
5 | 武汉体育学院 | 503 / 83737 | 本科 | 公办 |
6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503 / 83667 | 本科 | 公办 |
7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01 / 85510 | 本科 | 公办 |
8 | 浙江科技大学 | 499 / 88688 | 本科 | 公办 |
9 | 湖北工业大学 | 497 / 90885 | 本科 | 公办 |
10 | 承德医学院 | 495 / 92752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746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江西物理类50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被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赣南师范学院,升格为省属本科院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
2、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承扬师范办学传统,打造服务安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安徽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牵头单位;挂设有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平台、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建立“安徽教育中心”;与合肥市政府共建“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并积极推进共建合肥师范学院附属教育集团等合作事宜。
3、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9.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14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0816人,专科生52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7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66人,国际学生49人。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84人,硕士生导师766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4人,白求恩奖章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含“青年岐黄学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