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高考物理类68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78分、679分、680分、681分、682分的湖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湖北高考68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湖北物理类考生68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办)、复旦大学(公办)、北京大学(公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湖北物理类68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2所)
以下为2024年湖北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8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8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681 / 271 | 本科 | 公办 |
2 | 复旦大学 | 680 / 300 | 本科 | 公办 |
3 | 北京大学 | 679 / 332 | 本科 | 公办 |
4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679 / 332 | 本科 | 公办 |
5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679 / 332 | 本科 | 公办 |
6 | 清华大学 | 678 / 372 | 本科 | 公办 |
7 | 复旦大学 | 678 / 372 | 本科 | 公办 |
8 | 清华大学 | 677 / 412 | 本科 | 公办 |
9 | 北京大学 | 677 / 412 | 本科 | 公办 |
10 | 复旦大学 | 675 / 488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32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湖北物理类68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2019年,医学院和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成立“全球健康学院”,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领军人才。
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6个一级学科,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也正在筹建中。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学科入选为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入选上海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神经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医学分子病毒学、代谢分子医学、智能化递药、公共卫生安全、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脑科学;国家卫健委(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糖复合物、抗生素临床药理、手功能重建、卫生技术评估、医学分子病毒学、听觉医学、近视眼、病毒性心脏病、新生儿疾病,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4个: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器官移植、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视觉损害与重建、乳腺肿瘤、出生缺陷防治、老年医学临床、医学表观遗传学、肺部炎症与损伤、脑功能重塑及神经再生、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放射肿瘤学。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李四光等一批杰出人士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或任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