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类51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13分、514分、515分、516分、517分的湖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湖南高考51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湖南物理类考生51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南华大学(公办)、湖南工业大学(公办)、南华大学(公办)、湖南中医药大学(公办)、长沙理工大学(公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北京语言大学(公办)、浙大城市学院(公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办)、武汉纺织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湖南物理类51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75所)
以下为2024年湖南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1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南华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2 | 湖南工业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3 | 南华大学 | 515 / 72035 | 本科 | 公办 |
4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511 / 76265 | 本科 | 公办 |
5 | 长沙理工大学 | 510 / 77261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语言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3 | 浙大城市学院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4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5 | 武汉纺织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6 | 华北理工大学 | 518 / 68980 | 本科 | 公办 |
7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16 / 70965 | 本科 | 公办 |
8 | 东北财经大学 | 514 / 73068 | 本科 | 公办 |
9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13 / 74125 | 本科 | 公办 |
10 | 陕西师范大学 | 510 / 77261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57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湖南物理类51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中南工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衡阳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湖南省衡阳医学院。学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46个。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医学生”政策,推进“医+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2、浙大城市学院
学校简介兴学源起。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和实践智慧,基础牢固、专业扎实、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8个,省一流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18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3个;近年来获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9门,入选省课堂创新校、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教改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立“求是雏鹰班”(与浙江大学合作);全国首创“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开设“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文旅”等产业班、特色班21个,着力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办学层次实现新突破。
3、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校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364人(其中大庆校区8254人),研究生88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16人,硕士研究生6739人),留学生2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6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近十年来,主编教育部、卫健委规划教材及再版规划教材89部。获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4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2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4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9项。立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51项,发表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1475篇,其中SCI收录16篇。获各类科研项目8464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6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8项。获各种奖励74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8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4037篇,其中SCI收录11393篇。编写出版著作824部。拥有有效专利1106件,发明专利435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