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新高考历史类52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18分、519分、520分、521分、522分的宁夏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宁夏高考52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宁夏历史类考生52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宁夏大学(公办)、北方民族大学(公办)、宁夏大学(国际班)(公办)、宁夏大学(在中卫市就读)(公办)、宁夏医科大学(公办)、浙江工商大学(公办)、中国民航大学(公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办)、东北农业大学(公办)、北京工商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宁夏历史类52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13所)
以下为2024年宁夏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2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宁夏大学 | 523 / 1956 | 本一 | 公办 |
2 | 北方民族大学 | 510 / 2612 | 本一 | 公办 |
3 | 宁夏大学(国际班) | 496 / 3451 | 本一 | 公办 |
4 | 宁夏大学(在中卫市就读) | 496 / 3451 | 本一 | 公办 |
5 | 宁夏医科大学 | 496 / 3451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浙江工商大学 | 523 / 1956 | 本一 | 公办 |
2 | 中国民航大学 | 522 / 2009 | 本一 | 公办 |
3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522 / 2009 | 本一 | 公办 |
4 | 东北农业大学 | 522 / 2009 | 本一 | 公办 |
5 | 北京工商大学 | 521 / 2051 | 本一 | 公办 |
6 | 西北师范大学(民族班) | 521 / 2051 | 本一 | 公办 |
7 | 成都理工大学 | 519 / 2144 | 本一 | 公办 |
8 | 湖北大学 | 518 / 2196 | 本一 | 公办 |
9 | 南昌大学 | 517 / 2242 | 本一 | 公办 |
10 | 上海理工大学 | 515 / 2358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13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宁夏历史类52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地区的中央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博士生、硕士生、本(预)科生2.3万余人在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8万余名毕业生扎根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践行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捍卫者。
2、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面向未来,宁夏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新契机,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3、东北农业大学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2个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8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 735人,其中本科生24781人、研究生7628人、外国留学生326人,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个,国家级课程3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10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第一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1本(第一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首届黑龙江省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15本,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4篇。建校至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既有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有遍布全国的“复合型”人才,更有活跃在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