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知分上大学

内蒙古新高考51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样的大学(2025报考推荐)

更新:2025-01-04 15:04:20 赶考猫

2025年内蒙古新高考历史类51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13分、514分、515分、516分、517分的内蒙古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内蒙古新高考51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样的大学(2025报考推荐)

一、内蒙古高考51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历史类考生51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内蒙古大学(语言文学类)(公办)、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办)、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办)、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公办)、大连海事大学(公办)、华中农业大学(公办)、江西财经大学(高收费)(公办)、四川师范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内蒙古历史类51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95所)

以下为2024年内蒙古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1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内蒙古大学(语言文学类)500 / 5188本一A公办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498 / 5342本一A公办
3内蒙古科技大学494 / 5710本一A公办

2、省外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18 / 3704本一A公办
2大连海事大学518 / 3704本一A公办
3华中农业大学518 / 3704本一A公办
4江西财经大学(高收费)518 / 3704本一A公办
5四川师范大学518 / 3704本一A公办
6湖南师范大学517 / 3782本一A公办
7中国矿业大学515 / 3908本一A公办
8陕西师范大学515 / 3908本一A公办
9西南交通大学(B)513 / 4074本一B公办
10安徽大学513 / 4074本一A公办

完整名单包含9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内蒙古历史类51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包头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在如歌岁月中,一代代包医人秉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同心致远、聚力前行,以热血丹心为国家育医学人才,在祖国边疆播撒卫生健康的希望。

学校借助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与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北京大学牵手共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政府及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朝聚眼科集团、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

2、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及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另有40余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累计主持和参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1项,其中参与特等奖2项,主持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科技成果4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批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科技人才评价试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等建设名单。当前,学校正以锻造国家轨道交通战略科技力量、引领未来轨道交通发展为目标,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大力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总投资5.8亿元)”和“准环对称仿星器(总投资2.8亿元)” 大科学装置建设, 以及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及试验线建设。通过设立前沿科学研究院和未来技术研究院等,大力发展前沿交叉学科。

3、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8项,居全国第28位;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8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发布二期最新研究成果《论语》中两篇重要文献;《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