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新高考历史类43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433分、434分、435分、436分、437分的内蒙古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内蒙古高考43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历史类考生43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办)、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公办)、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办)、内蒙古工业大学(公办)、福建理工大学(公办)、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公办)、韶关学院(公办)、民政职业大学(公办)、菏泽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内蒙古历史类43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47所)
以下为2024年内蒙古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3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3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438 / 11720 | 本二A | 公办 |
2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429 / 12822 | 本二A | 公办 |
3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429 / 12822 | 本二A | 公办 |
4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428 / 12940 | 本二A | 公办 |
5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427 / 13086 | 本二A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福建理工大学 | 438 / 11720 | 本二A | 公办 |
2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438 / 11720 | 本二A | 公办 |
3 | 韶关学院 | 437 / 11853 | 本二A | 公办 |
4 | 民政职业大学 | 437 / 11853 | 本二A | 公办 |
5 | 菏泽学院 | 437 / 11853 | 本二A | 公办 |
6 | 盐城师范学院 | 435 / 12099 | 本二A | 公办 |
7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434 / 12214 | 本二A | 公办 |
8 | 河北经贸大学 | 431 / 12574 | 本二A | 公办 |
9 | 湖北经济学院 | 431 / 12574 | 本二A | 公办 |
10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430 / 12685 | 本二A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47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内蒙古历史类43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坐落于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承载历史使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为内蒙古财经学院,1962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5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学校,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2000年与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的骨干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72人,其中专任教师978人,高级职称537人,博士学位教师46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内蒙古突出贡献专家10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18人,“草原英才”团队4个,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才俊1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11人。省级高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人选38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教坛新秀10人、优秀教学团队14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
2、民政职业大学
作为民政部唯一直属院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民政事业发展为己任。1959年,学院的前身——内务部民政干部学校成立。1983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民政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5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1997年9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2007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年9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整合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加挂民政部培训中心牌子。学院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民政领域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
作为民政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坚持干部培训、高职教育、科学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1+X”证书试点统筹规划布局,获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北京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北京市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等八大教育培训基地,先后为民政系统各部门各领域培训了30余万名各级领导干部、业务骨干、行业能手和专业人才。特别是为新疆培训一千余名民政干部、为江西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培训一千余名养老护理员,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地方民政事业发展。近年来,累计鉴定民政行业特有工种人才近20万人次。举办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累计选拔产生了77名全国技术能手,同时选拔了近千名养老护理、孤残儿童护理、康复辅具服务、殡葬服务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民政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获准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年均培训工会干部6000余人次,同时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自1992年以来,学校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为大批共和国劳动英模、“大国工匠”提供深造机会和成长空间,共计培养劳模学生998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30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8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4人;担任全国人大代表36人,全国党代会代表26人;11人获中华技能大奖,7人所在团队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