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65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53分、654分、655分、656分、657分的贵州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贵州高考65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贵州物理类考生65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南京大学(公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办)、浙江大学(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贵州物理类65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5所)
以下为2024年贵州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5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5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656 / 936 | 本科 | 公办 |
2 | 南京大学 | 656 / 943 | 本科 | 公办 |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655 / 975 | 本科 | 公办 |
4 | 浙江大学 | 655 / 986 | 本科 | 公办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54 / 1063 | 本科 | 公办 |
6 | 中国人民大学 | 653 / 1130 | 本科 | 公办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48 / 1458 | 本科 | 公办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47 / 1525 | 本科 | 公办 |
9 | 东南大学 | 647 / 1545 | 本科 | 公办 |
10 | 同济大学 | 646 / 1616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3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贵州物理类65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和2022年2月,学校两度入选全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65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4 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理工学科按照“卓越的基础学科”定位不断优化布局并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学校创新交叉学科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