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完成,以下为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最新整理的北京科技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结果,以及完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名单,欢迎参考!
北京科技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部分):
北京科技大学第五轮评估目前已知有5个学科上榜,分别为:A+类学科3个(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A-类学科2个(科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第五轮) |
---|---|---|---|
1 | 北京科技大学 | 科学技术史 | A+ |
2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3 | 北京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A+ |
4 | 北京科技大学 | 科研工程 | A- |
5 | 北京科技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注:此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由北京科技大学官网透露,并不是完整结果,待教育部正式公开后,本文会第一时间发布,敬请随时关注!
北京科技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北京科技大学第四轮评估一共有25个学科上榜,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科有:A+类学科2个(科学技术史、冶金工程);A类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第四轮) |
---|---|---|---|
1 | 北京科技大学 | 科学技术史 | A+ |
2 | 北京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A+ |
3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4 | 北京科技大学 | 机械工程 | B+ |
5 | 北京科技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6 | 北京科技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7 | 北京科技大学 | 矿业工程 | B+ |
8 | 北京科技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9 | 北京科技大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B+ |
10 | 北京科技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11 | 北京科技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12 | 北京科技大学 | 化学 | B |
13 | 北京科技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14 | 北京科技大学 | 土木工程 | B |
15 | 北京科技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16 | 北京科技大学 | 工商管理 | B |
17 | 北京科技大学 | 数学 | B- |
18 | 北京科技大学 | 物理学 | B- |
19 | 北京科技大学 | 力学 | B- |
20 | 北京科技大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C+ |
21 | 北京科技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22 | 北京科技大学 | 公共管理 | C+ |
23 | 北京科技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C |
24 | 北京科技大学 | 统计学 | C- |
25 | 北京科技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教育部 |
创建时间 | 1952年 | 博士点数量 | 20 |
硕士点数量 | 31 | 学校类型 | 理工 |
所在城市 | 北京 海淀区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今,共申请专利15501项,授权专利10057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0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