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实力最好的大学有哪些?在全国排名如何?
2025最新,云南省大学全国排名前十名:云南大学(全国第90)、昆明理工大学(全国第111)、云南民族大学(全国第127)、云南师范大学(全国第181)、昆明医科大学(全国第266)、云南财经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全国第280)、西南林业大学(全国第306)、大理大学(全国第314)、云南艺术学院(全国第334)。
云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省份,国家对于云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很重视,这些年云南省高校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整体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云南省的高校数量在全国属于中等,高等教育的实力在全国属于中下游水平;目前云南省只有一所211高校,拥有多所全国著名的特色类高校。
那么,对于云南省高校而言,哪些高校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呢?哪些高校更值得考生和家长在2025年选择报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校友会关于2025年云南省公办本科大学排名,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学是否上榜?
云南省本科大学全国排名榜(2025最新公办名单)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90 | 云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11 | 昆明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27 | 云南民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81 | 云南师范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66 | 昆明医科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80 | 云南财经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80 | 云南农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06 | 西南林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14 | 大理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34 | 云南艺术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63 | 昭通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379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409 | 云南警官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441 | 玉溪师范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56 | 曲靖师范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56 | 楚雄师范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68 | 红河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99 | 文山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03 | 昆明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10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17 | 保山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17 | 普洱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17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36 | 丽江师范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据榜单显示,一共有24所云南省公办大学上榜!其中,云南大学位居全国第90名,雄居校友会2025云南省大学排名首位;昆明理工大学位居第2,云南民族大学位居第3。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排行榜中位列前面那些高校,各有什么特色。
云南大学夺冠
云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是一所声誉较高的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922年的私立东陆大学,后历经国立云南大学等办学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学被外国评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学校定名为云南大学。其后,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
其民族学、生态学两个学科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其行政管理、民族文化学、生物学、民族法学、国际关系、中国经济史、植物学等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以上学科都为云南大学的优势学科。
昆明理工大学第二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曾与原隶属于冶金部的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被誉为“矿冶三强”。先后隶属于中央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云南省。长期以来学校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所源于部属、长于有色、立于区域的著名高校。
王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筑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云南民族大学第三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专业硕士点和76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1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现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