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是啥专业?A类还是B类?
中国人民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另外中国人民大学也是一所985、211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隶属于教育部,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本科大学。
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一览表
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共14个学科。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哲学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3 | 中国人民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4 | 中国人民大学 | 法学 |
5 | 中国人民大学 | 政治学 |
6 | 中国人民大学 | 社会学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8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9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史 |
10 | 中国人民大学 | 统计学 |
11 | 中国人民大学 | 工商管理 |
12 | 中国人民大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13 | 中国人民大学 | 公共管理 |
14 | 中国人民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注:以上为赶考猫根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整理,仅供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学校共培养了38万余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专业的博士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均出自人大人之手。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在学学生28224人,其中本科生11749人、硕士生11400人、博士生5075人。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新中国的经济学、法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并走向全国。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校主持构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等平台,开设了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截至2024年1月,学校同61个国家和地区的312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与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