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内江师范学院双一流学科有哪些?是啥专业?A类还是B类?
内江师范学院不是双一流大学,也没有入选双一流学科。学校位于四川省内江市,隶属于省政府,是一所师范类公办本科大学。
附:优势学科名单一览表
内江师范学院优势专业排名前10的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水产养殖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小学教育、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美术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档次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A+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2 | 水产养殖学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3 | 思想政治教育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4 | 化学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5 | 小学教育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6 | 软件工程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7 | 汉语言文学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8 | 广播电视学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9 | 美术学 | A+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10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A++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1 | 教育学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2 | 教育技术学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3 | 翻译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4 | 应用心理学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5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6 | 体育教育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7 | 物联网工程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8 | 环境科学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19 | 学前教育 | B++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20 | 通信工程 | B+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注:以上为赶考猫高考网根据《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名单》整理,仅供参考!
内江师范学院简介:
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坐落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四川省内江市。学校于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践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属同类院校中办学条件优、学科门类齐、综合实力强,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3+2+3”学科专业建设。10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应用示范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0门,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改项目9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87项。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4000余项,两次跻身“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300强,在高教学会发布的“2018-2022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94名。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5年列四川非硕士学位授予高校第1位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502人,其中专任教师1166人,正、副高级职称443人,硕、博士1077人;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名辅导员等20人;内江市领军人才、内江市学科带头、内江市拔尖人才人等9人,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
坚持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现建有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近五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9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15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