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创办于1956年,学校现有1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3566名新生,涉及23个省市,那荆楚理工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荆楚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荆楚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446分、文科489分,陕西省(本二)理科448分,新疆(本二)理科349分、文科392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46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433 | 360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417 | 371 |
山西省 | 本二B | 理科 | 430 | 418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48 | 372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465 | 459 |
新疆 | 本二 | 理科 | 349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23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9 | 428 |
山西省 | 本二B | 文科 | 455 | 446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502 | 457 |
新疆 | 本二 | 文科 | 392 | 304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34 | 48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荆楚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广东省(本科)物理类487分、历史类494分,河北省(本科)物理类489分、历史类517分,江苏省(本科)物理类475分、历史类513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6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502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9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7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7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2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3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9 | 448 |
湖北省 | 专科 | 物理类 | 417 | 200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3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9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5 | 462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4 | 462 |
福建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4 | 431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59 | 421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4 | 428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08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4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17 | 449 |
湖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5 | 432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7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5 | 463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13 | 478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荆楚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海南省(本科)综合类487分、山东省(1段)综合类460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486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487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60 | 444 |
浙江省 | 2段 | 综合类 | 486 | 269 |
附:荆楚理工学院简介
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近40年举办高等教育的历史。
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一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8.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3万册,电子图书129万册,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38个。学校教学科研设施齐备,宿舍区运动场集中连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生活便利,条件优良,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处。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二大协同育人体系,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应用性与学术性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四个融合,形成了“1234”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