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创办于1958年,学校现有7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2820名新生,涉及22个省市,那龙岩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龙岩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龙岩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西省(本二B)理科419分、文科454分,四川省(本二)理科503分、文科502分,云南省(本二)理科436分、文科507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68 | 396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408 | 371 |
山西省 | 本二B | 理科 | 419 | 418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40 | 372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503 | 459 |
新疆 | 本二 | 理科 | 334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36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5 | 428 |
山西省 | 本二B | 文科 | 454 | 446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502 | 457 |
新疆 | 本二 | 文科 | 339 | 304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07 | 48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龙岩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贵州省(本科)物理类426分、历史类487分,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55分、历史类477分,辽宁省(本科)物理类459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0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493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9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23 | 370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19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26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7 | 448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2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5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0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6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9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0 | 462 |
重庆市 | 本科 | 历史类 | 490 | 428 |
福建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0 | 431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33 | 421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9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7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7 | 449 |
湖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6 | 432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7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20 | 463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龙岩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491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568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91 | 444 |
浙江省 | 1段 | 综合类 | 568 | 492 |
附:龙岩学院简介
龙岩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这里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拥有红色圣地、客家祖地、生态福地、创业宝地四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建设高校、福建省文明学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9月至1959年8月开设的闽西大学师范学院,即后来的龙岩师范专科学校(简称龙岩师专)。几经调整,1994年学校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升格为龙岩学院。
在办学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龙院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即“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为基础,做强应用学科、做精教育学科”的“一体两翼”为导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建成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近20年来,为社会输送近4.5万名各级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