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太原学院2023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官方公布)

更新:2024-06-07 20:51:21 赶考猫

太原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创办于1984年,学校现有1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3年在全国25个省市招生,一共招收新生3430人,那2023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哪些省市录取分数线较高呢?

太原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官方公布」

一、太原学院2023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文科+理科)

太原学院2023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情况:理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河南省(本二)录取分数499分;文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河南省(本二)录取分数529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安徽省本二文科471440
甘肃省本二文科459420
广西省本二文科488428
贵州省本二文科517477
河南省本二文科529465
黑龙江省本二A文科389341
江西省本二文科525472
吉林省本二A文科406341
内蒙古本二A文科449379
宁夏本二文科476421
青海省本一文科436406
山西省本二B文科422418
陕西省本二文科464403
四川省本二文科498458
云南省本二文科510465
安徽省本二理科427427
甘肃省本二理科391337
广西省本二理科412347
贵州省本二理科407371
河南省本二理科499409
黑龙江省本二A理科369287
江西省本二理科473445
吉林省本二A理科343292
内蒙古本二A理科350333
宁夏本二理科376340
青海省本一理科338330
山西省本二B理科396396
陕西省本二理科406336
四川省本二理科477433
云南省本二理科425405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录取分数线(3+1+2高考模式)

2023年太原学院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录取情况: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广东省(本科)录取分数497分;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广东省(本科)录取分数497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重庆市本科物理类446406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471431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497439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483439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487424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64415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439360
重庆市本科历史类473407
福建省本科历史类483453
广东省本科历史类497433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496430
湖北省本科历史类481426
湖南省本科历史类471428
辽宁省本科历史类495404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3+3高考模式)

太原学院2023年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综合类录取情况: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天津市(本科A)录取分数527分;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是山东省(1段)录取分数481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山东省1段综合类481443
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27472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太原学院简介

太原学院前身为2002年12月由原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教育学院合并而成的新太原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太原学院。学院于201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成为首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太原市人民政府管理,山西省教育厅进行业务指导。

学院地处三晋文脉聚集地——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三晋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学院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由汾东校区、滨河校区、府东校区三个校区组成,汾东校区位于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都市圈以及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核心,信息畅达、交通便利。

学院占地面积1658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18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 164.66 万册,电子图书 126.27 万册。学院面向全国 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504人。

红色基因,铸就太院特色文化

太原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成立的“山西官立师范学堂”、1910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和1919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几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才的摇篮”“革命的熔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王世英和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等曾在此就读,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启蒙,走上了革命道路。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经过长期文化积淀与升华,学院孕育了“博学、弘毅、力行、至善”的校训,形成了“端品、励学、实干、担当”的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