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职业学院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创办于2020年。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1761名新生,涉及17个省市,那重庆理工职业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重庆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四川省(专科)理科356分、文科306分,新疆(专科)理科178分,云南省(专科)理科235分、文科376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青海省 | 专科 | 理科 | 266 | 150 |
四川省 | 专科 | 理科 | 356 | 150 |
新疆 | 专科 | 理科 | 178 | 140 |
云南省 | 专科 | 理科 | 235 | 200 |
青海省 | 专科 | 文科 | 269 | 150 |
四川省 | 专科 | 文科 | 306 | 150 |
新疆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文科 | 148 | 140 |
云南省 | 专科 | 文科 | 376 | 20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重庆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重庆市(专科)历史类248分、物理类308分,甘肃省(专科)历史类182分、物理类301分,辽宁省(专科)历史类187分、物理类297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专科 | 物理类 | 335 | 200 |
重庆市 | 专科 | 物理类 | 308 | 180 |
甘肃省 | 专科 | 物理类 | 301 | 160 |
广西省 | 专科 | 物理类 | 222 | 200 |
贵州省 | 专科 | 物理类 | 183 | 180 |
河北省 | 专科 | 物理类 | 326 | 200 |
湖北省 | 专科 | 物理类 | 266 | 200 |
湖南省 | 专科 | 物理类 | 264 | 200 |
江西省 | 专科 | 物理类 | 247 | 240 |
辽宁省 | 专科 | 物理类 | 297 | 150 |
安徽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65 | 200 |
重庆市 | 专科 | 历史类 | 248 | 180 |
甘肃省 | 专科 | 历史类 | 182 | 160 |
广西省 | 专科 | 历史类 | 212 | 200 |
贵州省 | 专科 | 历史类 | 237 | 180 |
河北省 | 专科 | 历史类 | 259 | 200 |
湖北省 | 专科 | 历史类 | 200 | 200 |
湖南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51 | 200 |
江西省 | 专科 | 历史类 | 284 | 270 |
辽宁省 | 专科 | 历史类 | 187 | 15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重庆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海南省(专科)综合类453分、山东省(2段)综合类291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269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专科 | 综合类 | 453 | 250 |
山东省 | 2段 | 综合类 | 291 | 150 |
浙江省 | 2段 | 综合类 | 269 | 269 |
附:重庆理工职业学院简介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725)。学校始建于1993年,位于重庆市主城核心都市区巴南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007亩,已建成22.36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标准化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露天游泳池、电梯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设施。学校树木葱茏,鲜花飘香,花溪河蜿蜒流经红楼绿树的校园,是广大莘莘学子学习的理想之所。
学校坚持“向理向工向健康”的发展理念,秉承“工匠标准、德技双修”和“德以诚信为本,技以实战为先”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大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战略,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打造产教融合科技园和国际高端康养中心两张“名片”,锚定“看产教融合,到重庆理工职院;选优质人才,到重庆理工职院;拿高薪待遇,到重庆理工职院”三大目标,笃行实干。现有教职工490余人,组建了教授、博士领衔的专业教师团队,聚集了大批优秀海外留学归国学者,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先后与中科曙光、长安汽车等6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英、加、泰、日、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搭建了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