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湖北理工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更新:2024-12-07 13:26:24 赶考猫

湖北理工学院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创办于1975年,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3799名新生,涉及28个省市,那湖北理工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湖北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湖北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湖北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青海省(本一)理科367分、文科427分,山西省(本二B)理科441分、文科467分,云南省(本二)理科477分、文科545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河南省本二理科488396
内蒙古本二A理科409360
宁夏本二理科414371
青海省本一理科367343
山西省本二B理科441418
陕西省本二理科447372
四川省本二理科530459
新疆本二理科357262
云南省本二理科477420
河南省本二文科505428
内蒙古本二A文科449381
宁夏本二文科478419
青海省本一文科427411
山西省本二B文科467446
陕西省本二文科465397
四川省本二文科508457
云南省本二文科545480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湖北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安徽省(本科)历史类497分、物理类514分,重庆市(本科)历史类498分、物理类513分,广西省(本科)历史类473分、物理类481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安徽省本科物理类514465
重庆市本科物理类513427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513449
甘肃省本科物理类485370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515442
广西省本科物理类481371
贵州省本科物理类423380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00448
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456360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479437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58422
江西省本科物理类516448
江苏省本科物理类509462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486368
安徽省本科历史类497462
重庆市本科历史类498428
福建省本科历史类481431
甘肃省本科历史类464421
广东省本科历史类499428
广西省本科历史类473400
贵州省本科历史类478442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533449
黑龙江省本科历史类511410
湖北省本科历史类486432
湖南省本科历史类496438
江西省本科历史类524463
江苏省本科历史类518478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湖北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海南省(本科)综合类492分、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12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520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海南省本科综合类492483
山东省1段综合类470444
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12475
浙江省1段综合类520492

附:湖北理工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地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湖北省黄石市。学校占地面积124.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06万平方米,背靠青龙山,环绕磁湖水,环境优美,景色如画,被誉为最美的校园。

学校于1975年建校,1977年开办本科专业,经历了湖北省高等学校黄石高工班、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4年升本成立黄石理工学院,2010年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2016年当选为湖北省高校应用型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单位。在湖北省属高校中率先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2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部,有工、理、经、管、医、文、教、艺8个学科门类和57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始终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已有“生态环境修复与健康”、“智能制造”2个省级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环境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在2021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学校国际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学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牵引,强化人才培养地位,已有临床医学、环境工程、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6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8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4门;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0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