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剑桥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创办于1996年,学校现有1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2690名新生,涉及17个省市,那哈尔滨剑桥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哈尔滨剑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哈尔滨剑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403分、文科430分,内蒙古(本二A)理科365分、文科386分,新疆(本二)理科262分、文科30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03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365 | 360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461 | 459 |
新疆 | 本二 | 理科 | 262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20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30 | 428 |
内蒙古 | 本二A | 文科 | 386 | 381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464 | 457 |
新疆 | 本二 | 文科 | 304 | 304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6 | 48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哈尔滨剑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安徽省(本科)历史类462分、物理类465分,贵州省(本科)物理类380分、历史类442分,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360分、历史类410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5 | 465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74 | 370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85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80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8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60 | 360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8 | 448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16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2 | 462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27 | 421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00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2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9 | 449 |
黑龙江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10 | 410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3 | 463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11 | 40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哈尔滨剑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464分、天津市(本科B)综合类475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64 | 444 |
天津市 | 本科B | 综合类 | 475 | 475 |
附:哈尔滨剑桥学院简介
学校办学成长历程坚实。哈尔滨剑桥学院位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其前身为黑龙江剑桥专修学院,2001~2003年先后与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合作设置为独立学院,2004年开办本科专业。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剑桥学院。
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学校占地面积72.29万m²,建筑面积44.78万m²;全校建有各类实验室(中心)176个,总使用面积17544.72m²;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1.73万册,电子图书175.10万册,电子期刊60.52万册;建有国家级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IEM产教融合中心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74个;“华中数控机器人”“博众精工智能制造”“科技赋能学前教育”等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对接黑龙江省四大经济的产业学院集群。
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协调。学校下设7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设有2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教育学为特色,管、经、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4个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会计学学士学位课程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认证,成为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唯一通过该认证的民办高校。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组建了智能制造、汽车产业、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现代服务、创意设计6个专业集群。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地方、校企协同、重点突出、应用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