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创办于1983年,学校现有2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970名新生,涉及22个省市,那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宁夏(专科)文科297分,陕西省(专科)文科378分,新疆(专科(单列类外语))文科188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宁夏 | 专科 | 文科 | 297 | 200 |
青海省 | 专科 | 文科 | 296 | 150 |
山西省 | 专科 | 文科 | 324 | 130 |
陕西省 | 专科 | 文科 | 378 | 150 |
四川省 | 专科 | 文科 | 448 | 150 |
新疆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文科 | 188 | 140 |
青海省 | 专科 | 理科 | 291 | 150 |
山西省 | 专科 | 理科 | 350 | 130 |
四川省 | 专科 | 理科 | 438 | 15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贵州省(专科)历史类424分,湖北省(专科)历史类343分,湖南省(专科)物理类406分、历史类412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重庆市 | 专科 | 物理类 | 374 | 180 |
甘肃省 | 专科 | 物理类 | 340 | 160 |
河北省 | 专科 | 物理类 | 412 | 200 |
黑龙江省 | 专科 | 物理类 | 339 | 160 |
湖南省 | 专科 | 物理类 | 406 | 200 |
江苏省 | 专科 | 物理类 | 380 | 220 |
安徽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00 | 200 |
重庆市 | 专科 | 历史类 | 336 | 180 |
甘肃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78 | 160 |
广西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39 | 200 |
贵州省 | 专科 | 历史类 | 424 | 180 |
河北省 | 专科 | 历史类 | 404 | 200 |
黑龙江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66 | 160 |
湖北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43 | 200 |
湖南省 | 专科 | 历史类 | 412 | 200 |
江西省 | 专科 | 历史类 | 409 | 270 |
江苏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21 | 260 |
辽宁省 | 专科 | 历史类 | 342 | 15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2段)综合类431分、天津市(专科)综合类164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492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专科 | 综合类 | 468 | 250 |
山东省 | 2段 | 综合类 | 431 | 150 |
天津市 | 专科 | 综合类 | 164 | 120 |
浙江省 | 1段 | 综合类 | 492 | 492 |
附: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简介
学校办学历程分为三个创业阶段。从1983年9月川广校建立、1985年3月干函院创办到2006年5月文产院组建,为第一次创业阶段。这期间,累计为全省23万余名党政干部开展大专学历函授教育和在职培训,为全面提高全省干部队伍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川广校作为西南地区广电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中专学校,培养各类毕业生5000余人,为川、渝、藏等省(区、市)广电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从2006年5月文产院成立至2020年12月,为第二次创业阶段。这期间,干函院加挂“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牌子,从开展学历教育转型负责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干部培训。文产院从无到有,从组建之初的2个系9个专业发展到9个二级学院43个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高职教育从零起步,先后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四川省优质高职学校创建。2021年1月,学校召开办学史上第一次党代会,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党代会制定了“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擘画了建成国内领先的正规化专业化精品化区域性省级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建成国内一流文化产业高职院校的宏伟蓝图。2021年4-5月,学校顺利接受办学史上第一次政治巡视。干部培训正规化专业化精品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业人员培训走在全国前列。高职教育定位更加清晰,以产建群、以群建院扎实推进,二级学院由9个优化调整为6个。2022年1月,成功入选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