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位于天津市,创办于1951年,是211、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专业,7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1273名新生,涉及27个省市,那天津医科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天津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天津医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宁夏(本一)理科518分,山西省(本一A)理科557分、文科553分,陕西省(本一)理科481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一 | 理科 | 610 | 511 |
内蒙古 | 本一A | 理科 | 539 | 471 |
宁夏 | 本一 | 理科 | 518 | 432 |
山西省 | 本一A | 理科 | 557 | 506 |
陕西省 | 本一 | 理科 | 481 | 475 |
四川省 | 本一 | 理科 | 612 | 539 |
新疆 | 本一 | 理科 | 407 | 390 |
云南省 | 本一 | 理科 | 597 | 505 |
河南省 | 本一 | 文科 | 578 | 521 |
山西省 | 本一A | 文科 | 553 | 516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天津医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重庆市(本科)物理类599分,黑龙江省(本科)历史类570分、物理类597分,辽宁省(本科)历史类587分、物理类597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614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599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97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34 | 370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2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18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85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97 | 360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48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29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601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99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97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92 | 462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55 | 421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601 | 449 |
黑龙江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70 | 410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87 | 40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天津医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589分、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95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628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北京市 | 本科 | 综合类 | 603 | 434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662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589 | 444 |
天津市 | 本科A | 综合类 | 595 | 475 |
浙江省 | 1段 | 综合类 | 628 | 492 |
附: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1509人,其中本科生5517人,硕士生4127人,博士生1188人,学历留学生677人。
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18人,其中正高级807人,副高级1726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44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及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