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位于广西省崇左市,创办于2005年,学校现有1个省级(直辖市)专业,7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5468名新生,涉及13个省市,那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宁夏(本二)理科372分、文科425分,四川省(本二)理科465分、文科465分,云南省(本二)理科427分、文科480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03 | 396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372 | 371 |
青海省 | 本二 | 理科 | 328 | 325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465 | 459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27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32 | 428 |
宁夏 | 本二 | 文科 | 425 | 419 |
青海省 | 本二 | 文科 | 382 | 382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465 | 457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0 | 48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广西省(专科)物理类200分、历史类200分,贵州省(本科)物理类423分、历史类452分,安徽省(本科)物理类465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6 | 442 |
广西省 | 专科 | 物理类 | 200 | 200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23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8 | 448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8 | 448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5 | 465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3 | 428 |
广西省 | 专科 | 历史类 | 200 | 2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52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51 | 449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6 | 463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海南省(本科)综合类511分、山东省(1段)综合类46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511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64 | 444 |
附: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简介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建于2005年3月,2018年12月由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学校选择非营利性办学,秉承“明德、厚学、维新、笃行”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设崇左、空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683.62亩,建筑面积89.53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共2.8万余人,教职工1721人,其中专任教师1428人,兼职兼课教师58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7.4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1.5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43.34万册,电子图书148.16万册。学校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已实现5G无线网络全覆盖。希沃课程教学平台、信息化诊改平台等各类平台全面打通,实现教学和学习空间、工作场所和虚拟场景及其相互融合的教学环境。
学校设有智能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与文化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健康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了27个四年制本科专业、23个两年制本科专业和53个专科专业,构建智能产业、康养服务产业、东盟边贸产业和旅游工艺产业等四个特色专业群,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现代物流等39个实训基地569间校内实验实训室。学校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1个,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7个,广西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专业3个,广西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3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广西民族艺术(花山岩画)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