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更新:2024-12-05 11:04:42 赶考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创办于1960年,是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专业,10个省级(直辖市)专业,31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6496名新生,涉及30个省市,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一)理科563分、文科571分,山西省(本一A)理科571分、文科554分,四川省(本一)理科582分、文科561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河南省本一理科563511
内蒙古本一B理科516471
宁夏本一理科525432
青海省本一理科449343
山西省本一A理科571506
陕西省本一理科503475
四川省本一理科58253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401390
云南省本一理科586505
河南省本一文科571521
宁夏本一文科541496
山西省本一A文科554516
陕西省本一文科531488
四川省本一文科561529
新疆本一文科476425
云南省本一文科552550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甘肃省(本科)物理类395分、历史类556分,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80分、历史类602分,湖南省(本科)物理类551分、历史类564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安徽省本科物理类588465
重庆市本科物理类614427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573449
甘肃省本科物理类395370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563442
广西省本科物理类518371
贵州省本科物理类406380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80448
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582360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578437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551422
江西省本科物理类568448
江苏省本科物理类578462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606368
安徽省本科历史类568462
甘肃省本科历史类556421
广东省本科历史类543428
广西省本科历史类561400
贵州省本科历史类534442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602449
湖南省本科历史类564438
江西省本科历史类575463
江苏省本科历史类557478
辽宁省本科历史类567400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北京市(本科)综合类614分、山东省(1段)综合类571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621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北京市本科综合类614434
海南省本科综合类667483
山东省1段综合类571444
上海市本科综合类516403
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97475
浙江省1段综合类621492

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另在南京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814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800人、硕博研究生约786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480人,交换生约45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等9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大气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0个本科专业(不含专业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