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创办于1952年,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专业。2023年在全国29个省市招生,一共招收新生3164人,那2023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哪些省市录取分数线较高呢?
一、沈阳化工大学2023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文科+理科)
沈阳化工大学2023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情况:理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河南省(本二)录取分数509分;文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河南省(本二)录取分数530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二 | 文科 | 466 | 44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30 | 465 |
黑龙江省 | 本二A | 文科 | 406 | 341 |
安徽省 | 本二 | 理科 | 475 | 427 |
甘肃省 | 本二 | 理科 | 425 | 337 |
广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10 | 347 |
贵州省 | 本二 | 理科 | 430 | 371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509 | 409 |
黑龙江省 | 本二A | 理科 | 395 | 287 |
江西省 | 本二 | 理科 | 508 | 445 |
吉林省 | 本二A | 理科 | 422 | 292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408 | 333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384 | 340 |
青海省 | 本一 | 理科 | 337 | 330 |
山西省 | 本二A | 理科 | 450 | 396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29 | 336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503 | 433 |
新疆 | 本二 | 理科 | 378 | 285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75 | 405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录取分数线(3+1+2高考模式)
2023年沈阳化工大学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录取情况: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江苏省(本科)录取分数532分;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河北省(本科)录取分数517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485 | 406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4 | 431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28 | 439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5 | 439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22 | 424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2 | 415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32 | 448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3 | 360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17 | 430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3 | 404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3+3高考模式)
沈阳化工大学2023年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综合类录取情况: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浙江省(1段)录取分数541分;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是上海市(本科)录取分数445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94 | 443 |
上海市 | 本科 | 综合类 | 445 | 405 |
天津市 | 本科A | 综合类 | 538 | 472 |
浙江省 | 1段 | 综合类 | 541 | 488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
沈阳化工大学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为省属本科高校,始建于1952年,时名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组建沈阳化工学院,2010年更为现名。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党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党组织”、全省高校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425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028人,在校生1.8万人,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本科专业6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近五年毕业生近1.8万人,有15%到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就业,12%到恒力石化、齐鲁制药等知名民企就业,65%在辽宁就业创业。
创建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牵头成立世界工程热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设立“工程热化学奖”。与朝阳市、营口市合作建立中试基地,在海城市转化40万吨菱镁矿闪速轻烧成套技术和替代进口的阻燃型氢氧化镁生产技术,带动社会投资十余亿元。
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与中科院20余个研究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联合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化工和能源“菁英班”,“菱镁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定向培育菱镁产业行业工程创新人才。
学校为全国首批40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创建“三定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和科技部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在全国40余个省市、高校及院所推广,2018-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