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办于2006年,学校现有1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4057名新生,涉及24个省市,那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宁夏(本二)理科382分、文科437分,青海省(本二)理科326分、文科386分,新疆(本二)理科269分、文科310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397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360 | 360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382 | 371 |
青海省 | 本二 | 理科 | 326 | 325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467 | 459 |
新疆 | 本二 | 理科 | 269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22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28 | 428 |
内蒙古 | 本二A | 文科 | 381 | 381 |
宁夏 | 本二 | 文科 | 437 | 419 |
青海省 | 本二 | 文科 | 386 | 382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465 | 457 |
新疆 | 本二 | 文科 | 310 | 304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0 | 48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广东省(本科)历史类483分、物理类484分,江西省(本科)物理类468分、历史类475分,辽宁省(本科)物理类396分、历史类400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7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449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8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76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4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76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83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0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60 | 360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5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9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8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7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96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2 | 462 |
重庆市 | 本科 | 历史类 | 447 | 428 |
福建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31 | 431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30 | 421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3 | 428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00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2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9 | 449 |
黑龙江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15 | 410 |
湖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32 | 432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36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5 | 463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8 | 478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00 | 40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海南省(本科)综合类483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483 | 483 |
附: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简介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前身是创建于2005年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2011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21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16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6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16.87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2.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1.7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5.93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实验中心14个(含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实验室271个,就业与实习基地664个,教学实践基地1140个;5G校园网络已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0余人次。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中科曙光、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优尼冲压、广州发展新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另联合培养研究生70余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9个;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