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院校口碑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怎么样 好不好(5条口碑)

更新:2024-12-01 11:55:51 赶考猫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怎么样,值得去读吗?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在本科中算是好大学吗,属于什么档次?社会认可度以及口碑如何?今天赶考猫高考网主要从大学排名、优势学科、校友评价等方面,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到底好不好,是否值得报考。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怎么样 好不好(5条口碑)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位于广西桂林市,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民办理工类本科大学,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学校现有7个学院,32个本科专业。

一: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王牌专业

在优势专业方面,根据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显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A)、电子信息工程(A),进入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

另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机械电子工程(B++)、网络工程(B++)、物联网工程(B++)、通信工程(B++)、市场营销(B++),入选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行列。

这些专业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是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最有实力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前景都非常不错!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档次全国排名星级排名办学层次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A165★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电子信息工程A665★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B++128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168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机械电子工程B++42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6网络工程B++47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7物联网工程B++62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8通信工程B++74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9市场营销B++854★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10财务管理B+1373★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共12个专业上榜,更多请查看:赶考猫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

二:校友的真实评价(5条)

以下为学长学姐们对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校园环境、教学水平、学习风气、就业情况等的真实评价,欢迎参考!

校友评价1:

学校目前仍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设施尚不完全,但是老师很棒,对学生很关心,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解决,我个人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就是来自老师的帮助,

校友评价2:

不好不坏吧,毕竟是个三本,但是因为有本校二本罩着,教学资源也差不多差不多,食堂肯定比不上好学校的233,但是门口商业圈很丰富。

校友评价3:

校园环境优美 绿化好  干净卫生 教学楼、宿舍及各种设施都很好 地处尧山 学习环境安静平和 学习氛围浓厚 。

校友评价4:

学校食堂二楼的饭菜还不错,可能是自己的嘴巴不那么挑食,只要不是很难吃就行。学校宿舍觉得蛮好,上床下桌,六个人一间。

校友评价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作为广西唯一一所高校获此殊荣。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98.5万册、电子图书718.1万种、高品质外文学术数据库41个、中文数据库49个、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34172种。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0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八桂学者”8人、广西优秀专家11人、广西特聘专家5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5个。

相关文章